活在热搜里的喜剧大赛

大家好我是阿飞,欢迎来到宅男部落

◎李勤余

没有热搜,没有喜剧?

都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要比隔壁的《脱口秀大会》第五季来得精彩,不然,怎么连李诞都要来凑热闹呢?确实如此,当《脱口秀大会》近乎山穷水尽到了要拿自己的离婚梗反复咀嚼的时候,马东和他的“喜剧大赛2”至少还愿意静下心来,用一年时间好好打磨作品。

但喜剧大赛和脱口秀大会,本质上又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有评论指出,脱口秀大会的问题是“进入了强行搞笑的阶段,瓶颈难以突破”。这背后当然有很多原因,比如演员、写手的创意枯竭、勉力维持,又比如创作心态上的小心翼翼,生怕触碰到各方看得见看不见的红线。可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创作的跑道高度单一化,各路作者在路上跑着跑着就撞到了一起,直至最后无路可走,脱口秀大会如此,喜剧大赛亦如是。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哪条路呢?就是社交媒体里的热搜。如果说从前衡量综艺节目成功与否的标准是有没有内容上了热搜,那么现在的节目索性直接开始把热搜当作自身创作灵感的源泉——热搜榜上有哪些话题最热,有哪些梗最好玩,拿来用便是了。

《少爷和我》翻出了网络远古时代的龙傲天及其狂拽酷炫的人设,让观众梦回网络文学刚刚兴起的年代;《热血乒乓》其实和“热血”的关系不大,打动观众的法宝还是网络上最流行的动漫“中二”梗;《排练疯云》几乎就是当下年轻人“长在网络上”的生活缩影,看来离开了手机,我们已经连一出喜剧都排不出来了。

不仅如此,就连喜剧里隐隐约约要表达的社会议题,也无一不和热搜有关。《突突突突突围》借助杀手的故事,讲述了“困在系统里”的快递小哥面临的困境,这本身就是个曾经在热搜榜上引起热议的话题;除去演员出色的表演,《黑夜里的脆弱》的核心,还是在表达进入职场的年轻人的酸甜苦辣,这当然也是热搜榜的常客。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不得不说,数字化、新媒体、互联网催生出的“热搜文化”,正在重构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重塑我们关于自己和他者的观念;它不光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还在潜移默化之中利用高新技术,“创造”新的市场原则和普遍的非个人化的受众。在喜剧大赛里,我们正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没有了热搜,我们甚至在一出喜剧里都很难找到可以确认彼此的共同话题。

虚幻的全民共识,跑偏的受众为王

近来互联网上有个新的热词,叫“嘴替”,意思是你总能说出我心里想说但又说不出的话。看得出,喜剧大赛里的每一个节目都有这样的愿望,热切地希望成为所有观众的“代言人”。但这可能吗?

看完《热血乒乓》后,马东一脸蒙地表现,或许最能说明问题:动漫梗,他真的没能get到,而所谓的“热血”,更是在他的认知范围之外。或许,我们还能更进一步大胆地假设,所谓的“热搜文化”是否只是在虚构、杜撰某种全民共识?

喜剧当然可以创造全民共识,我们都曾在春晚舞台上的赵本山那里见识过。为什么全国人民看到本山大叔都会止不住地发笑?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前现代的他者,一个来自过去的人,他的可笑是因为他走不进现代化,这是观众能从赵本山小品中得到快感的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彼时我们拥有想象共同体的基础,即同质空洞的时间观念——谁不是从改革开放的年代一路走来呢?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去中心化”让人们的感觉时间不再是同质空洞的,而是插入了很多异质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赵本山之后整个春晚喜剧小品的表演危机看做是另一个危机的表征。也就是说,“热搜文化”所带来的共识,或许从来就是虚无缥缈的。第三期节目里的《妈妈的味道》受到网友猛烈的吐槽和抨击,认为其中满是“刻板印象”。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所谓三观造成的撕裂,比如“性别对立”“不尊重女性”“乱炒CP”,甚至是隔壁脱口秀的“领笑员情商低”,都是喜剧类综艺节目欲求热搜不成而被反噬的典型例子。

表面上看,喜剧大赛里的每一个节目都朝着受众飞奔而去,但事实上,许多创作者从未搞清楚——到底受众是谁?受众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喜剧?要回答这些问题,光从热搜里找几个热词,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喜剧的欢笑,喜剧的精神

这一次喜剧大赛里的《全民运动会》不靠台词,也不传递能上热搜的价值观和主题,只有奇奇怪怪的形体表演和违背预期的动作设计,反倒会让人联想起卓别林的喜剧片《移民》——船上的旅客从背后看上去仿佛是在害晕船病,但镜头转到正面的角度时,原来他们正忙着钓鱼。镜头之间语义的解构,形成了一个标准的噱头,也诠释了何为现代喜剧的精神——对意义的解构与生命自由的呼唤,其精神实质正是喜剧的。

由此带来的提醒就是,喜剧的创作未必需要热搜,更不应该被限制在热搜的条条框框里。如果说去年的喜剧大赛最让人难忘的是“皓史成双”,那么这恰恰说明,喜剧绝不仅仅能够博人一笑,它还可以拥有自己的文化品格,真正上升为现代人的生活智慧——哪怕只是把一对现代男女如何相识相知相爱并且克服各自缺陷勇敢相拥的故事讲明白,就已经能震撼观众的心。而这些生命的经验和经历,都是热搜无法告诉我们的。

和强调教育意义的《虎父无犬子》相比,极度无厘头的《代号大本钟》或许才是对喜剧精神的回归——喜剧里的恶作剧被消解后,荧屏前后的你我都会感到悠然自得,方才一切的紧张都不过是生命的自由游戏。而另一边的独角戏《再见》则更像是为现代喜剧写下的最生动、形象的注脚。一个女生在等待分手后的恋人来拿行李,内心煎熬、焦灼,演员出色的表演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更让人动容的一幕是,恋人离开后,她以书遮面,反复念叨着“I’m fine”,这不正是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最佳隐喻吗?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莞尔一笑,并由此体验到了生命的苦涩和乐趣,这一切,都要感谢喜剧。

我们很需要喜剧,因为生活的一切“重”,都可以在喜剧的意义解构之后变得如此之“轻”。而喜剧并不需要热搜,因为喜剧的笑,表现的本就是人类生命在摆脱文化束缚之后的欢欣与庆贺,我们又何必要给自己的生命游戏加上不自由的限制?

【本文为原创文章,独家发布于宅男部落(www.zhainantribe.com)作者:阿飞,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更多宅男女神街拍美女图片cosplay分享,宅男资讯尽在宅男部落。文章所用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侵删】 图片[1]|活在热搜里的喜剧大赛|宅男部落 今天的分享给大家就到这里,请大家关注宅男部落,定期更新宅男资讯宅男女神图片,街拍美女妹子图cosplay美女图片,敬请期待。 喜欢我们的分享请点击在下方点赞,或打赏~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宅咖”,点击侧边栏的个人信息,可以扫码加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相关推荐